【红色卢氏】“杀上前去”
发布时间:Jun 8, 2023 | 作者:
【红色卢氏】“杀上前去”
文峪乡大桑沟村口路边“堆堆石”上的“杀上前去”红军标语,于1986年被卢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卢氏县文物保护遗址,激励大家学习红军战士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根据指示,省委决定立即率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造新根据地而斗争,以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了长征。1934年11月17日,红二十五军乘敌人部署间隙,当晚跨越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敌方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桐柏山区。红军佯攻枣阳,掉头转向东北,向伏牛山挺进。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行进至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附近,遭敌方堵截。在天气极度寒冷的情况下,红军指战员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一番恶战,红军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突出重围。1934年11月30日,省委在卢(氏)嵩(县)边界地带决定:在毗邻卢氏的陕南建立根据地。明确“我们调动队伍北上,一方面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来帮助陕西工农穷苦群众弄吃的,弄穿的,解除一切痛苦。”颁发布告以后,红二十五军日夜兼程,经嵩县、栾川、卢氏等地,向豫陕边前进。于12月4日,抵达卢氏叫河(今属栾川)一带宿营,计划取道朱阳关进入陕南。然而,国民党第六十师近万人于三天前在入陕要道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修筑工事、以逸待劳,后有5个旅的“追剿队”也从栾川出发紧紧追击。当红军首长搅尽脑汁,寻找入陕之策时,手枪团在横涧乡青山村赶集的小路上遇到了货郎陈廷贤。陈廷贤虽是一介布衣,但是经常走村串巷卖糕点,对豫陕交界的乡镇村子、大路小道了如指掌。当他看到部队用大洋向老百姓买粮食时,意识到这是一支不一样的队伍,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我给你们带路!”在得知红二十五军面临危境之后,陈廷贤脱口说出这句话,跟随手枪团战士来到了叫河。根据陈廷贤建议,省委作了精心部署。让手枪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团长带领一个小分队,全部化装成当地老百姓,按照选定的路线先行出发,侦察了解敌情;另一路由团政委带领两个小分队,到朱阳关以东地区,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与此同时,红军主力则掉头北上,从叫河出发,由马印、姬家岭进入通河、大石河等地,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走出两边皆为悬崖陡壁的“一线天”大山沟。在急急匆匆的行军途中,红军宣传战士不忘抗日先遣队的使命,在水峪河中游一块叫“堆堆石”的石壁上,写下了“杀上前去”这幅气壮山河的大幅标语,以鼓励红军战士一鼓作气北上抗日,杀向日寇;号召沿途民众积极支持参与抗日,警告一切顽固分子切勿阻挠红军北上行动。地方反动势力对这条标语恨之入骨,曾用尽各种办法想要毁掉这条标语,但是最终都没有得逞。傍晚,红军到达距县城十多里的文峪村。根据手枪团的侦察报告,城内敌军兵力空虚,只有地方民团防守。于是,省委决定部队乘夜穿过卢氏县城。为防止敌人伏击,副军长徐海东亲自率领先遣队开路,沿文峪两边的山头行军,居高临下,充当开路先锋,掩护主力顺沟前进。当晚,部队极其迅速地靠近卢氏县城,沿城南洛河岸边的狭窄小道,静悄悄神速西去,赶到横涧河口的望云庵一带露宿。第二天,红军主力走出“三十里路七架山”的人行便道,翻过百盘岭和大小蚂蚁岭,沿洛河岸边依山傍水的羊肠小道,在龙驹寨消灭了拦路的小股民团,宿营黑沟、徐家一带。12月7日,红军主力在陈廷贤的带路下,翻大夫岭,出茄子河,经香山庙赶往官坡。在官坡稍作休整,直奔兰草。当晚,在兰草一带宿营,军部驻扎在兰草学校院内。12月8日,先头部队从兰草扑向豫陕交界的要塞铁锁关,击溃守关民团,终于突破重围胜利进入陕西境内,进入了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新阶段。
- 上一篇: 【红色卢氏】红色姬家岭 军民鱼水情
- 下一篇: 【红色卢氏】曹靖华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