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产品线上展示维护 市级非遗——黄河号子

发布时间:2024-01-19 12:00:00| 作者:

视频介绍

    市级非遗——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流传于黄河流域的汉族民歌,是历代黄河船工用汗水哺育的一项黄河文化,是我国民间音乐史上的一朵原生态音乐奇葩黄河号子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是人们参与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而唱。产生在黄河三门峡段的号子有:“起船号子”、“ 拉纤号子”、“ 喂喂号子”、“ 慢号”等,三门峡黄河号子以高亢浑厚,富有召唤力的婉转曲调,在地方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门峡是黄河最险要的地段之一,汉族民间有句俗话叫“船行三门峡,如过鬼门关”。这里谷深峡险,水流湍急,明礁暗石,水势凶猛,曾有不少船只在这里葬身河底。黄河船工们逆流而上,步步艰难。顺流而下,提心吊胆。所以,船工们在这些河段里行船,必须有同舟共济之心,力挽狂澜之胆。船工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

    黄河号子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音乐形式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感强,从歌词到曲调都敦厚质朴,雄劲开阔。黄河号子不仅有指挥劳动、鼓舞劳动情绪的实用价值,也使人们从中体会到黄河行船独特的风俗民情。

    2011年12月,黄河号子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