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品线上展示维护 国家级非遗——地坑院民俗
发布时间:2024-02-24 08:00:00| 作者:
视频介绍
国家级非遗——地坑院民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住在地坑院的人们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成俗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和礼仪讲究,这些就构成了具有地坑院特色的民俗文化。它是生活在地坑院的人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映,体现着地坑院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实的文化内涵。
地坑窑院虽系农家小院,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建造十分讲究,其中既有科学的成份,也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建造地坑窑院俗称“方院子”,是一种关系到家庭兴衰、子孙繁衍的大事。因此,动土之前要请懂阴阳八卦的风水先生相宅,造地形、定座向、量大小,下线定桩、择吉日破土。地坑院的建造由于受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分别被称作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主窑高3至3.2米,可安一门三窗,其余为偏窑,高为2.8至3米,一门二窗。主窑比其他窑洞都要宽大,以显示主人地位的尊贵。造窑孔数多有讲究,有明五暗六含八封九之说。九为大,所以九孔窑院落最多。窑洞内倚窑口盘炕为“通灶炕”,有的窑盘前后双炕。盘炕择日带“七”,尺寸长短带“七”,一般为长六尺七寸,宽四尺七寸。“七”与“妻”同音,取意“与妻同炕,偕老百年”。地坑院的门洞通道多用砖砌筑成阶梯形,门楼多用砖瓦精心砌筑,俗称“穷院子,富门楼”。迁入新窑院时亲朋好友还备礼祝贺,喝喜酒,为其“暖窑”,有的称之为“踩院子”。
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院里主人装饰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种树特别有讲究,要“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杨树)”。因“桑”与“丧”同音,柳为丧仗用木,杨树树叶被风吹出的声音恐怖,均视为不吉。“前梨树,后榆树,当院栽棵石榴树”。因“梨”与“利”同音,榆树称为金钱树,石榴多籽(子),均取吉祥之意。门洞旁栽一颗大槐树,谓之“千年松柏,万年古槐”,寓意幸福长久安康。
窑洞窗户上贴窗花是传统民俗。春节时窗户贴上各种颜色的窗花,其中黑色最主贵,结婚的洞房,顶棚花和炕围花、桌围花也一律是黑色剪纸,据老年人说,贴黑色剪纸主要是驱邪,因为“黑”克“黑”。民俗专家则认为,陕州区是夏代的衍生地,贴黑色剪纸,是夏代崇黑观念在陕州剪纸中的延续。
2007年2月,地坑院民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