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繁花》三弄
发布时间:Jan 15, 2024 | 作者:半月
我这个年岁的上海人有本小说叫《繁花》的,要努力把它读完,十年前这部小说初版时,三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后来《繁花》的话剧出演了,我张罗着让觉得会感慨一番的朋友们去江宁路美琪大戏院看了演出。上个月《繁花》的批注版出笼了,买来又读了一遍。原著者金宇澄;批注者沈宏非;排版者姜庆共。
原著者金宇澄。《繁花》获得2015年的茅盾文学奖,可见评委们的见地和我是一样的,它写的是20世纪后半叶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圈”的故事,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上海人都可能从中寻得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书中市区每一条马路上的“网红”建筑和那挥之不去的左邻右舍的家庭气息以及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的横冲直撞的荷尔蒙力量一起“直”透纸背。作者金宇澄运用的沪语创作方式很有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现今的上海人已经能预见到两三代后上海话的消失了,金宇澄的这部《繁花》或许是提前替上海话的绝唱而举行的“追思会”。我常常困惑,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活动是应当关注到沪语作为地方语种的消失的。喜欢“繁花”这个“屋”从而爱上了金宇澄的这个“乌”。为此,追着看了金宇澄的其他作品,《回望》是他家族的自传体小说,我带着全家老小去了金宇澄的老家江苏苏州黎里来寻求文中的往昔。然而,其祖宅“金家弄”已无人居住,草艾及膝,断墙残户,原文中所述的富庶景象无迹可寻,当时心情低到黎里尚在流淌的河水里了。
批注者是沈宏非。我在十多年便看过一本沈宏非写的书,沈也是沪上美食大家。沈宏非来批注《繁花》可谓是实至名归,一来和原著作者文风属于一个路子,二来系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且同金宇澄又属于同一时代的人,虽说沈不是原著者,但原著中人物、语言、场景处处流露他自己的影子。其实原著中已出现了沈宏非的原型,第二十八章中当夜菜单“本埠吃客沈爷拟定”中的沈爷就是本版批注者沈宏非。原批注“批者不响”及“批者终于也有机会不响一次”的批语便是批者自指。可见批注者欲隐、欲现纸上的扭捏之态暴露无遗,批注者最大的贡献是让非沪语读者对文中沪语的理解得到解惑,重要且精妙的是批者对原文的出处、出典、意境外延、人物心态深化批得信手拈来、恣意横行、天马行空、中西并举,恨不得把原作者金宇澄比下去。然而有这般文、史、哲、雅、俗、俚、中、西、古、今知识储存并能对原文作出如此传神勾兑能力的实非易事,只有若沈爷这般“大腹便便”之人才可企及。
排版者系姜庆共,现代书籍排批注版是件古远且辛苦之事,有了AI造字的今天,事实上要开始怀念“排版师傅”这一职业的消失了。但繁花三弄这最后一弄,可能会让金宇澄、沈爷和姜庆共三位老师揪心不安了,就是批注竖批方块部分的字体颜色反差太近,导致阅读痛苦不堪,大大弱化了批注者原文的精妙体验。这实在不是批评,纯是爱之切、忧之深。
盛夏蝉鸣虫飞,沏茗茶一壶,读《繁花》批注版,不亦快哉!
(2023年7月15日)
- 上一篇: 【自由山水 清清卢氏】山水隐庐隐居乡宿邀您一起过新年!
- 下一篇: 【美食文化】甘甜可口 毛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