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文化广场】读鲁迅,要读原著

发布时间:Dec 11, 2023 | 作者:半月


652c70ed13e5bcc6407b2bac05a1982.jpg

《走近鲁迅》萧振鸣著

老北京把会讲故事的人称为“故事篓子”。鲁迅就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故事篓子”。他读过“十三经”,熟通“二十四史”,又广泛搜求野史杂说,写过前无古人的《中国小说史略》,对东西方的文学、史学、哲学、美术等都广为涉猎,因而成了“故事篓子”。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个故事的连缀。人生不能没有故事,没有故事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没有故事的艺术是苍白的艺术。故事能感染现实的人们,能让人记住爱、记住恨、记住过去、反思过去、汲取生活营养并启示未来。理想是从故事生发的。《走近鲁迅》中的故事就是真实的。

鲁迅离世80多年了。关于死后,鲁迅的本意是:“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然而一直以来,鲁迅成为一种中国文化的符号,始终搅动着中国文化各个领域。不管怎样,鲁迅仍然是20世纪最具启迪意义的思想家、最具品格的文学家和最博学并包的学者。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关于他的研究著作也浩如烟海,主要集中在鲁迅思想、小说、杂文、翻译等方面。随着“经典化”进程的开启,鲁迅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被学习、被研究,作为思想的利器被尊崇,而作为人之子的鲁迅,主张立人为本,崇尚自由与爱,他具有普通人一样的肉身。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鲁迅研究”是一门广为社会关注的显学。研究鲁迅的书出得越来越多,读也读不过来,许多的研究论文根本读不进去,甚至也读不懂了。近年来又出现了所谓研究鲁迅的“学院派”,还有“草根派”。鲁迅难道不是谁都可以研究的吗?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一些研究,诸如兄弟之情就扯上弗洛伊德,文学论争就是你死我活,这恐怕也是鲁迅厌恶的研究方式。我在鲁迅博物馆工作了30年,因工作关系与个人喜好,30年读鲁迅的原著基本没有中断过。个人看来,所有的研究都不如读鲁迅的原著来得过瘾。所以不如少研究,多读书。读鲁迅,要读原著。

鲁迅身后的传记,算起来已出版了50多种,不同时期鲁迅传记的内容不尽相同,作者的视角、写作手法也不尽相同。《走近鲁迅》不是一本研究鲁迅的生平、思想及其著作的书,而是300个鲁迅的故事。其中有鲁迅讲述的故事,鲁迅同时代人回忆鲁迅的故事以及鲁迅身后的故事,还有作者的一些零星杂感。这些故事是鲁迅的300个人生片段,将它们连缀起来也是一种故事文体的鲁迅传记。虽说是故事,但都是依据真实可靠的史料构成的真实故事,还原一个活生生的肉身之鲁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站在读者的角度把鲁迅讲述给读者。这300个故事并不能完全概括鲁迅一生的每一个细节,但故事的细节却会让读者更贴近鲁迅的人生。这故事是鲁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鲁迅的嬉笑怒骂、谈古论今。

鲁迅把中国的历史用两句话来概括:“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期望“第三样时代”的到来。这“第三样时代”是什么?鲁迅没有说,那应该是没有奴隶的和“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时代吧。鲁迅一生的故事表明,他一生其实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萧振鸣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