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丨刻在木板上的非遗——何氏木板年画
发布时间:Nov 14, 2023 | 作者:
多彩非遗丨刻在木板上的非遗——何氏木板年画
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早在汉代就有在门上贴门画的习俗。木板年画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民初;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对比强烈、古拙粗犷……以传统构图技法,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手工木版年画渐渐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饱满匀称的构图,古朴生动的形象,鲜艳明亮的色彩,喜庆浓烈的气氛,这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县何氏木板年画。
Part 1.年画寻根
年画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早在汉唐时期就有萌芽,汉代《风俗通义》有记载门神“神荼、郁垒”之说,更有东汉蔡邕《独断》中写道“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范县何氏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从明朝末年,何家已经开始制作木版年画,因品种多,做工精致,在当地名声响亮。每逢过年前昔,何氏家人就购纸备料,开始手工印制神像、墙围子、灯笼画、扇面画、福本子等年画,刚开始时自作自销,随着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前来批发的商贩也源源不断,很是红火。第三代传承人何耕,为了学到雕版绝技,专门拜清丰县木版年画老艺人刘连喜为师,从此技艺大增。他雕刻的“八仙”、“玉皇大帝”、“送子观音”、“关公财神”、“鲁班”、“虫王爷”、“灶王爷”、“二十四孝图”、“戏剧人物”等,细致入微,非常精妙,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Part 2.匠心成画
何氏木板年画的制作流程共分为画稿、刻板、印墨、上彩等步骤。”制作工具有:各种形状的刻刀、槐米、皮胶等。而他学习木板年画的过程还得从小时候看父亲制作说起。“小时候,父亲每次制作木板年画时我都要待在旁边看,也因而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何东旭就表现出了比同龄人高出一筹的美术天赋。到高考报大学时,他听从父亲的建议,报考了美术专业。但是在大学学习期间,何东旭却对木板年画的前景产生了深深地忧虑:“如果继续坚持这个老手艺,以目前的售价和产量,实在难以维持生活。”
还是父亲的一番话让何东旭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因为这个毕竟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民俗,如果你不继承下去,肯定会失传。你可以不以此为生,但必须学会他,并将它传承下去。”就这样,何东旭成为何氏木板年画第五代传承人,并决心将何氏木板年画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木版年画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还对社会、文化、艺术和环境等多个层面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传承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支持。一张年画,展现了古人对待年的庄重与敬畏,渗透着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也是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
在老匠人一刀一刀的雕刻中,一座沟通千年的文化艺术将在现场为大家展示,文化延续,历久弥新,穿越千年,我们都是木板年画的今生守护人。
一块板子,沉心雕刻
一幅画坯,静坐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