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人文卢氏】气势恢宏的文峪大鼓

发布时间:Feb 7, 2023 | 作者:


【人文卢氏】气势恢宏的文峪大鼓

 卢氏县文峪村有直径一米五的大鼓八面,铜铙十副,铜锣五个,铜镲十副。大鼓一行,扇铙的一行,拍镲的和打锣的在大鼓左右两边排成“八”字,整个阵势若“天”字状。大鼓擂响时,擂鼓者鼓姿舒展,线条明朗。只见鼓槌头顶飘,更添兴致情趣。十余幅大铙空中翻飞,扇铙人弓腿挺胸,气如斗牛;拍镲打锣的手起手落,若拉弹簧,节点明晰。鼓锣铙镲响起时,地动山响,铿锵有力,阴阳分明,错落有致,鼓点鲜明,和谐一致,威风凛凛,声震四方,为喜庆助兴营造气氛。“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倘若太白先生听到看过文峪的大鼓又不知该作何感想,发何感慨? 

image1.jpeg

传说孔老夫子率弟子朔洛河源头到文峪村讲学,曾留下“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的圣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在村中修建了文庙。从此,逢年过节村人在文庙前的大柏树下锣鼓喧天,欢乐开怀。 

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卢氏开始重修城隍庙。县里决定由履中里负责解决修城隍庙的民工吃粮问题。文峪村有个范老汉觉得百姓穷负担不起,就独自一人应承下民工吃粮任务。他每逢三、六、九城里集日给城隍庙工地送一袋面,这一袋面可供所有民工吃三天。城里三天一集,一集送一袋面,两年后城隍庙完工,县令亲自封老汉“范财神”的称号。村民为感谢范财神解救穷人之恩,锣鼓喧天,大鼓从文峪街下阁一直打到上阁,二里多路不歇息,以表感激之情。 

image2.jpeg

抗日战争胜利,当时住在村里的河南省国民政府长官部组织村里群众抬出大鼓,扇铙拍镲,游行庆祝。八面大鼓从村头上庙开始,经过上阁、槐树下、文庙,一直到下庙,鼓声震天……

 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完成,穷人分到了房子和土地,翻身的农民又高兴了,大鼓又把村子热闹了起来。抗美援朝时,村人抬出大鼓,把胸前戴着大红花的英俊青年送给志愿军赴朝保家卫国。这以后,村里有了喜事,大鼓、铜铙、铜锣、铜镲热闹起来,什么《马连川》《状元红》《二龙戏珠》《鸡上架》,还有《十回锣》,打了个遍。

天禄的鼓槌周来印的铙,任文让大锣漫天飘。这是人们的口头禅,是对文峪老鼓手的赞誉。范天禄,五十多岁,打起鼓来精神抖擞,鼓声纯而亮,鼓槌在空中翻飞,亮出许多花样,引起人们啧啧称赞;周来印扇铙,双臂舒展,二十多斤重的铙举在头顶,只见铙转不见人影;任文让老汉打锣时,可以把锣抛到空中,铜锣飞转若天女散花,再稳稳落回手中,锣点分毫不错。人们还记着范英敏、范好学等鼓手的名字。老一代鼓手去了,新一代鼓手又成熟起来。三十多年前,奄奄一息的老鼓手周来印将徒弟范富生叫来,含泪取出他心爱的铜铙说:“我不行了,看你还是把手,这铙就交给你,你要把它传下去呀!”范富生恭恭敬敬接过铜铙,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师傅,我一定照您说的做。” 

image3.jpeg

后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鼓手队伍来,宋盈周、郭振清、任远照、范新生等鼓艺炉火纯青,也出现了巾帼鼓手。他们多次参加县里的社火表演,大鼓从东门外一直打到西关口从不停歇。近些年来,范景辉、毛荐、许东等一大批年轻人鼓技也逐渐成熟。文峪大鼓在卢园广场一展雄姿,连连获奖,人们赞不绝口。他们把大鼓打到了范里镇土地岭庙会,2017年2月还应邀到函谷关参加灵宝市纪念老子诞辰2588周年社火表演,声名远扬。


头像
0/100